1947年的冬天,东北的寒风刮得人脸生疼。
林彪盯着作战地图,手里的红蓝铅笔在桌面上敲得咔咔响。
这已经是第五个被撤职的纵队司令员了,仗打到这个份上,换人比换枪还勤快。
这些司令员哪个不是身经百战的老将?
可到了东北战场,愣是有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万毅蹲在指挥部里,手里的烟一根接一根。
第一纵队可是主力中的主力,梁兴初、李作鹏这些悍将都在他手底下。
可偏偏就是这支王牌部队,在关键战役中栽了跟头。
战报上的数字刺得他眼睛生疼,伤亡数字比预想中多了一倍还不止。
上头来人谈话时,他愣是没敢抬头看对方的眼睛。
"老万啊,你这个司令员怕是干到头了。"这话像刀子似的扎进心里。改任政委那天,他一个人在雪地里走了大半夜,军大衣都被雪水浸透了。
四平城里,程世才正对着电话那头咆哮。林彪的命令简单直接:"守不住,你就别回来了。"炮弹在指挥部附近炸开,震得桌上的茶缸叮当作响。这位老红军出身的悍将,愣是没想到自己会在这座小城栽跟头。阵地丢了,部队打残了,他蹲在战壕里,拳头砸在冻土上砸得生疼。接替他的是曾克林,这位在冀东打出名堂的猛将,接手时部队士气低得跟霜打的茄子似的。韩先楚后来接手这支部队,硬是带成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旋风部队",这找谁说理去?
陈光的暴脾气在军里是出了名的。那次缴获了敌军电台,上头命令上交,他脖子一梗就顶了回去:"老子的人用命换来的,凭啥交出去?"参谋急得直跺脚:"司令,您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结果电报直接拍到林彪桌上,这位老红军师长转眼就成了光杆司令。要说打仗,陈光绝对是把好手,可这驴脾气上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胡奇才趴在新开岭的雪地里,望远镜里敌人的"千里驹"师正在调动。这位第四纵队的司令员咬着牙下达了总攻命令。这一仗打得漂亮,全歼敌军王牌师,缴获的火炮拉了几十车。可庆功宴上,他突然眼前一黑就栽倒了。医生检查完直摇头:"胡司令,您这身体再这么折腾,怕是..."话没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懂。有时候啊,人再厉害也扛不住身子骨不争气。
辽沈战役打得最惨烈那会儿,段苏权带着第八纵队死磕廖耀湘兵团。阵地反复易手,一个团打光了再上一个团。战后总结会上,有人拍着桌子骂他贻误战机。段苏权攥着作战地图的手直发抖,心里那个憋屈啊:"老子的人命不是命?你们指挥部的笔杆子懂个屁!"可战争就是这样,赢了是大家的功劳,输了总得有人背锅。这位老红军出身的战将,最后被调去当了作战处长,整天对着地图写写画画。
这些司令员哪个不是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可到了东北战场,有人因为指挥失误下课,有人因为脾气太倔栽跟头,还有人纯粹是身子骨不争气。要说冤不冤,那得看从哪个角度说。战争就像个大筛子,能留下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的。林彪后来总结说,东北战场就是个炼钢炉,真金不怕火炼,可再好的钢也得经得住千锤百炼。这些被撤职的司令员,说到底都是战争这个绞肉机里的牺牲品。他们的故事,比任何教科书都更能说明白战争的残酷。
本文只是休闲娱乐,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