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炼金师)
随着第二批科创债ETF的上市日期临近,市场对于这一新的金融工具的期待与日俱增。定于9月24日正式上市的14只科创债ETF,将使得该系列产品的总数达到24只。回顾首批科创债ETF的发行情况,市场反应热烈,所有产品均在申报后迅速成立,累计发行规模接近700亿元。目前,已有8只产品的规模成功跻身“百亿俱乐部”,显示出市场对于政策支持明确且收益稳定的科技主题债券工具的强烈需求。在利率债市场波动以及资金环境宽松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科创债ETF的投资价值应给予充分关注。
在第二批科创债ETF中,所有产品均在短短一天内完成募资,并于9月17日顺利成立,14只产品的总发行规模达到了407.86亿元。这一强劲的吸金能力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证实了科技创新债券的投资魅力。
与此同时,半导体行业的活跃表现也为相关ETF的价格上涨提供了动力。特别是芯片设备ETF和半导体材料ETF分别上涨超过7%和6%,反映出市场对这一领域的乐观情绪。这一局面主要受到几项利好的推动:首先,英伟达与OpenAI的战略合作,涵盖了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计划及英伟达对OpenAI的最高达1000亿美元的投资;其次,长川科技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预计大幅增长131.39%至145.38%;最后,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将达到7009亿美元,显示出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
展开剩余59%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9月23日,沪深两市的ETF两融余额已达到1150.8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6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072.25亿元,融券余额为78.64亿元。在227只获融资净买入的ETF中,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以1.31亿元的净买入额位居首位,其他受欢迎的ETF还包括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华安黄金ETF及博时中证可转债ETF等。
半导体产业的交投活跃度也在不断提升。科创芯片ETF(588200)在今日上午的交易中成交金额达到39.73亿元,半导体ETF(512480)亦实现了16.96亿元的成交量。整体半导体产业链再度爆发,尤其以光刻机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设备,其涨幅均超过10%。从投资逻辑来看,虽然2025年二季度中国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微降1%,但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却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达到21%。短期内,存储的资本开支节奏和先进逻辑的良率将成为影响本土设备拉货节奏及业绩的主要因素,而长期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及持续投入,设备国产化率的提升值得期待。
在债券ETF的扩容方面,华泰柏瑞(551510)科创债ETF将于9月24日在上交所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透明且低成本的投资工具。这一新产品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科创债市场,助力投资者共享科技创新和债券市场的双重红利。今年以来,科创债ETF作为重要的增量品种,持续吸引资金涌入,首批科创债ETF的总规模从上市首日的289.88亿元迅速增长至1267亿元,展现出市场的强劲活力。
不过,ETF产品的生态建设正面临着一些质疑与挑战。近期,部分投资者对ETF在成份股调整过程中扮演的“接盘侠”角色表示关注。当一些存在争议的上市公司在股价高位被纳入指数时,ETF在调整仓位时需按规定买入新纳入成份股,这使得市场对其被动买入行为产生疑虑。此外,一些专业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及指数规则提前布局套利的行为,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ETF的质疑。
在投资策略方面,长期定投的策略越来越受到欢迎。通过选择只买不卖的宽基指数ETF,投资者能够放弃择时,依靠纪律性的投入和市场长期增长的趋势来积累财富。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低成本的宽基指数ETF是理想的投资工具,因为其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良好的流动性。选择具有透明规则、定期调整成分股的指数,也有助于确保投资组合的竞争力。
发布于:北京市
